淡竹叶提取物、可定制代加工
水溶、醇溶
提取液,浸膏,粉末均可
按需提取、上柱纯化、制备
皂苷、黄酮、生物碱、多糖多酚等
【名称】淡竹叶
【拼音名】Dàn Zhú Yè
【英文名】Common Lophatherum Herb, Common Lophatherum
【别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长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2.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采收和储藏: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
【原形态】1.淡竹叶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被外形,长5-20cm,宽1.5-3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mm,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cm,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技针形,长7-12mm(连同短芒),宽1.5-2.5mm,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mm;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稻较颖为长,被针形,长6-7mm,宽约3mm,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释较外停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2.中华淡竹叶 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cm。圆锥花序分枝较短,长3-8cm;小穗广披针形,长7-9cm,宽2.5-3mm;颖宽卵形,具5-7脉;第1外稃长约6mm,宽约5mm,具7脉,先端有长不及1mm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淡竹叶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2.中华淡竹叶生长于山坡、溪边。资源分布:1.淡竹叶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2.中华淡竹叶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栽培】栽培要点 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气候。宜选山坡林下及阴湿处栽培。以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法。7-9月,在种子成熟时割取果穗,搓下种子,晒干、簸净贮藏备用。春播手3-4月,在整平的林下地,按沟心距25cm-30cm开横沟,播幅约10cm,深2-5cm。播前,种子用草木灰拌匀,播时先在沟里施入人畜粪水,把种子灰均匀撒入,上覆盖一层薄细土。每1hm2用种子10.5-12kg。田间管理 在幼苗出齐后,要注意除草。苗高3-6cm时追肥1。以后在7月、10月再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各1次二肥料以人畜粪水或复合肥为主。以后株丛较大,每年在春、秋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采收加工 栽后3-4年开始采收。在6-7月将开花时,除留种以外,其余一律离地2-5cm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间断,以免脱节;夜间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可连续收获几年。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25-30cm,直径1.5-2mm;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被外形,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叶鞘长约5cm,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以叶大、色绿、不带根及花德者为佳。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大小不一,位于叶脉间叶肉组织上方的细胞大而呈扇形,长宽可至88μm,位于叶脉或机械组织上方的细胞极小,长宽约8μm;下表皮细胞长方形,较小,排列整齐,有气孔;上下表皮均被角质层,有单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短往状细胞,海绵组织为2-4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具束鞘纤维,木质部导管稀少,排成V形,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下方,与木质部之间具2-3列纤维。叶脉处上下表皮内侧有厚壁纤维束。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排列紧密的小长圆形细胞,细胞外壁增厚;具有层纹。表皮上有短小的单细胞非腺毛、气孔和角质层。表皮内侧为1-3列薄壁细胞,常被厚壁组织分隔成断续环状。薄壁细胞内侧为4-5列纤维排成环状,其中常嵌入小形维管束。纤维层内侧为薄壁组织,其间散有较大形的维管束。维管束形状与叶同。茎中央常破裂而中空。粉末特征:谈及绿色。①叶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彼状弯曲;外壁稍厚。有非腺毛及少数气孔。②叶下表皮长细胞呈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硅质细胞与检质细胞)与长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硅质细胞短哑铃形,栓质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壁不规则弯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略呈圆三角形。③非腺毛单细胞,有三种:一种甚细长,有的具螺状纹理;一种呈短圆锥形,基部横卧;一种呈棒状,先端钝圆,内含黄色分泌物。④叶鞘下表皮长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有的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小,孔沟明显;长短细胞相间排列;有气孔及非腺毛。此外,有茎表皮细胞、硅质细胞、检质细胞及纤维、环纹、螺纹、孔纹导管等。
【化学成分】茎、叶含三萜化合物:芦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无羁萜(friedelin)。

       以上资料为中药材介绍,来源于网络,如违反广告法或错误处,请联系我司客服删除。   

       提取溶剂:水,乙醇等。

       包装规格:根据客户需求量包装。

       储存方式:避光密封、低温保存。

       合作方式:如有现货可直接购买、也可来料加工、指定工艺加工、我司工艺开发均可。

       我司是一家专业的植物提取分离纯化公司,可以针对此药材进行提取分离,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或者一类物质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群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的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盐析法、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可结合使用。南京普研可以从公斤级中药提取到百吨级药材提取。生产部配备提取罐、浓缩器、层析柱,喷雾,冷冻,真空干燥等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硅胶色谱,凝胶色谱,MCI,反相色谱等现代化分离手段,获得了高纯度的天然产物单体。研发部门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微生物检测等先进检测仪器。拥有先进的研发检测中心,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完善的质量标准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和稳定性。我们一直优化及改善各个天然产物的分离工艺,努力降低分离成本,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配备全系列分离纯化填料及多台制备级HPLC,满足于高纯度中药单体的中试放大及产业化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1:中药提取小试、中试,放大生产,性状按客户要求可提供液膏粉,提取溶剂及工艺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或我司开发工艺。
2:中药单体化合物批量生产、工艺开发优化及波普解析、结构鉴定服务。
3:中药材及中药提取物成分检测及提取工艺的建立及优化。
4:中药提取物及中药活性部位质量标准的建立 。
5:分段萃取提取物部位包括乙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等,分类萃取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总生物碱等、可根据客户要求提取、分段及制备!

暂未上传定制及检测说明!如有特殊需求,请联系我司客服!